挑战英伟达,地平线做好准备了吗?

阅读量:121
2024-03-24

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24高层论坛上,出现了多家供应商的身影,地平线就是其中之一。

挑战英伟达,地平线做好准备了吗? (https://www.qianyan.tech/) IC硬件 第1张

最近几年,地平线的关注度一直都很高。2023年,地平线拿到了大众集团的24亿欧元投资,这让它成为了智能驾驶芯片行业的当红炸子鸡。

不过,地平线也有“烦恼”,那就是如何面对智能驾驶芯片行业的巨人“英伟达”。

地平线是谁?

在科技圈,有一个经典问题,那就是“科学家创业如何走过从0到1”,这个问题同样适用于地平线创始人余凯。

2015年,余凯创办了地平线,在此之前,他曾发表了100多篇论文,还带领NEC实验室的研究团队,拿过第一届ImageNet(号称是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奥林匹克)冠军。纽约时报的记者Cade Metz写过一本书叫《Genius Maker》,讲述了过去十年深度学习发展的历史,第一章的内容就是余凯发起的一段故事。

按他本人的话,“可能是在人工智能领域是论文引用率最高的几个华人学者之一。”

2012年,余凯加入了百度,担任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(IDL)常务副院长,IDL一直被称为中国人工智能的黄埔军校。

余凯过往的两段经历都围绕着人工智能,他创办地平线后,也把方向选在了人工智能上。不同的是,地平线不仅要做研究,还要拿出能商业化的产品。在这方面,余凯把目光投向了AIOT领域。“我们想做机器人时代的Intel,甚至是Intel+微软。 ”

在2019年之前,地平线有两大业务,分别是AIOT和汽车,业务的团队规模基本相同。AIOT业务包括智能家居、城市交通、智慧园区等,汽车业务是为主机厂和Tier1(一级供应商)提供智能驾驶芯片。

在具体的产品上,这两个业务都推出了芯片产品。AIoT的产品是旭日家族,包括旭日2和旭日3,客户有小米、亚马逊等。小米的智能摄像机 AI 探索版,就使用了旭日2。

2019年之后,地平线将 AIoT 业务收缩,2023年,AIOT业务被分拆为地瓜机器人。现在,地平线主要做汽车业务。

汽车业务的产品是征程家族,包括征程2、征程3和征程5。当前出货量最多的是征程2,其次是征程3和征程5,最知名的也是征程3和征程5,它们都搭载于理想汽车首发量产。

在2023年11月的2023广州车展期间,地平线曾表示,征程家族累计出货量达到400万颗,拥有超过50款量产上市车型。

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(2024)上,余凯披露了地平线最新的市场表现。2023年,在高等级自动驾驶(NOA)计算方案市场,地平线以35.5%的份额排名第二,英伟达以48.9%的份额位居第一。在L2(辅助驾驶)市场,地平线去年以23.7%的份额排在第二,今年的目标是拿第一。

地平线还有更宏伟的目标:到2025年,能够在全球汽车智能芯片市场上拿到30%的市场占有率,做到“三分天下”。在实现目标的路上,地平线不得不挑战英伟达。

单挑英伟达,地平线做了哪些准备

英伟达是智能驾驶芯片领域不可忽视的玩家,它的市场份额最大,技术也最先进,堪称“全能战士”。地平线与英伟达的“战争”,要从2019年缩减对AIOT业务的投入,全力发展汽车业务说起。

当时,基于对精力、市场空间的综合考虑,地平线选择把资源优先倾注到汽车业务上。业务上有变化的同时,地平线同步完成了成立以来最大的一笔融资,总金额为6亿美元。可以说,2019年是地平线发展上的转折点。

一来是因为自此之后,地平线全力押注汽车业务。二来是,地平线2019年和之后的几年里完成了两次关键融资,为后续的发展准备了充足的弹药。

挑战英伟达,地平线做好准备了吗? (https://www.qianyan.tech/) IC硬件 第2张

第一次关键融资是2021年的C2轮融资,Baillie Gifford是领投方之一,它还有另一个身份,那就是特斯拉的第一大机构股东。在同一年,地平线还和大陆集团达成了合作,共同成立自动驾驶合资公司,面向全球整车厂商提供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(ADAS)和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解决方案,地平线征程系列车规级AI芯片和算法将被整合到大陆集团多种ADAS产品中。

第二次关键融资发生在2023年,地平线拿到了大众集团约24亿欧元的投资。

从理想汽车,到大陆集团、大众集团,对于供应商来说,没有什么比甲方的投资更有力的背书了,这算是回应了投资人的期许。毕竟地平线在天使轮融资时,就拿到了一线机构的融资,可见它被投资人视为能在人工智能领域闯出一番天地的种子选手。

粮草就位的同时,地平线也在调兵遣将,调整策略。

其中有一条主线,那就是参照英伟达进行布局,构建自己的软件生态。英伟达为开发者提供了诸多工具包,如cuDNN、cuBLAS和TensorRT等。这些工具班组成了英伟达的CUDA生态,业内有句话,英伟达的价值就在于CUDA。

地平线一方面基于芯片产品,推出了可推动智能驾驶大规模量产的工具包,比如天工开物算法工具链、艾迪软件开发平台等。另一方面投资了多家公司,据节点AUTO统计,从2019年到2022年末,地平线先后投资了7家智能驾驶技术方案公司。

其中比较知名的有轻舟智航,公司推出的龙舟系列无人巴士,已在苏州、深圳、武汉等多个城市落地,还拿到了美团和字节跳动的投资。

地平线和英伟达一样,也选择了Tier2模式。Tier1需要满足主机厂的定制化需求,此时,公司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。相比之下,Tier2只需要提供零部件(硬件或软件)即可。

最后是性价比。地平线征程3芯片的算力是同级别产品Mobileye EyeQ4的两倍,但其报价在40美元左右,EyeQ4则为50美元。

地平线胜算几何?

无论是Tier1还是Tier2,智能驾驶芯片供应商都要加强软件生态的建设,这是它们和传统供应商的主要区别。余凯也认同这一点,他曾表示,地平线跟英伟达有一个共同点,那就是双方都是披着芯片外衣的软件公司,英伟达有他的CUDA软件生态,地平线也要有自己的,软件的成熟度是生死门。

CUDA的魔力在于,它能让英伟达为客户提供丰富的应用,还能建立起应对对手的防火墙。

对软件来说,CUDA是整个生态的基石,如果想让自己的产品兼容英伟达的生态,那就绕不开CUDA。对硬件来说,CUDA的设计是按照英伟达的硬件形态去走的。CUDA相当于英伟达的金钟罩+降龙十八掌。

挑战英伟达,地平线做好准备了吗? (https://www.qianyan.tech/) IC硬件 第3张

以英伟达为标杆,地平线已经搭起了框架,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。

理想汽车L系列的Pro和Air车型的智驾系统,都是基于征程5打造的。而理想汽车曾表示,采用地平线产品的车型难以支持城区智驾功能。在2023年,主机厂都在卷城区智驾,华为、小鹏借助这个功能确立了在行业内的地位,地平线的缺位,实在是遗憾。

其中原因在于,地平线征程家族有一个通病,那就是CPU能力不足。征程2和征程3是面向低阶智驾的,CPU能力弱一些也无大碍。但高阶智驾领域对CPU性能的要求更高,问题就被凸显了。目前,AITO问界、小鹏、蔚来和地平线的大客户理想的城市NOA功能,都是基于Orin开发,有些高端车型甚至使用了双Orin。

征程6是地平线在高阶智驾领域翻身的希望,比亚迪、广汽、博世和 CARIAD(大众旗下软件公司)已经确定会采购征程6。

相比征程5,征程6大幅加强了对高阶智驾的支持,主机厂和Tier 1可以在征程6上使用行业的新技术。

征程6会做成家族产品,旗舰级的算力达到560TOPS。旗舰级还支持BEV+Transformer模型,这是智能驾驶行业的最新的趋势之一,能让主机厂和Tier1,在减少使用激光雷达,甚至去掉激光雷达的情况下,实现高阶智能驾驶。

征程6家族预计将于2024年4月正式发布,2024年征程家族产品累计量产上市车型将超过150款。

THE END

发表回复

相关推荐